于宝林(1921年10月—2005年4月1日)是当代相声界的重要人物,与侯宝林、耿宝林、常宝霖、姜宝林齐名,被誉为“五大宝林”之一。他不仅是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弟子配配查,更是推动相声回归小剧场的重要先驱,与搭档冯宝华合作数十载,成为广受欢迎的“火档”组合。
让相声回归小剧场
1998年,于宝林在天津恢复了茶馆相声演出,这标志着相声艺术回归传统小剧场的历史性时刻。那个夏天,他邀请了冯宝华、尹笑声、黄铁良、邓继增、佟守本等老艺术家,组成了“老艺人相声队”,由刘春慧担任报幕。队伍每周二、四在天津燕乐升平茶园举办两场,每场演出长达两个半小时。首场演出于9月13日大获成功,开启了相声在小剧场持续发展的序幕。尽管“老艺人相声队”仅维持了一年,于宝林随后退出,团队更名为“众友相声艺术团”继续演出,后又组建了“哈哈笑相声艺术团”,主要成员包括于宝林的徒弟佟有为、马树春、陈鸣志等。
展开剩余73%值得一提的是,“众友相声团”作为改革开放后首家民间相声团体,于宝林被公认为推动相声回归小剧场的第一人。
搭档冯宝华——黄金“火档”配配查
冯宝华是于宝林师傅马三立哥哥马桂元的徒弟,因此二人师门相近,是一对“叔伯”师兄弟。两人早在1940年代末开始合作,携手四十余年,深受天津“哏儿都”观众喜爱。尽管严格来说他们并非固定的捧逗搭档,但多次同台表演,默契十足。1959年二人一同调入河北省曲艺队,后来又在天津市南开区相声队和天津实验曲艺团共同演出,直到1982年冯宝华退休。
退休后,两人重聚于1998年成立的“老年人相声队”,开启了合作的黄金时期。90年代,他们录制了《铡美案》《卖布头》《渭水河》等相声经典,这些作品成为后辈学习的重要范本。台上的配合珠联璧合,表演精彩绝伦,但外界传闻二人私下关系冷淡,真伪难辨,随着两位大师的离世,这段故事也成了历史。
简要生平与艺术传承
于宝林是天津回族人,少年时在评书场做杂役,耳濡目染,对相声和评书产生浓厚兴趣。1937年,他先后拜师张振圻学习相声与太平歌词,师从张阔峰学评书,并开始表演相声和双簧。张振圻曾为李寿增弟子,传授给他深厚的传统艺术底蕴。
1943年,于宝林拜马寿岩入评书门,得艺名“于枢江”。随后1947年进入连兴茶社,开始正式职业相声生涯。1952年,他参加抗美援朝文工队,与李润杰合作快板书《长征》《战士之家》等,表现突出。同年拜师马三立,改名“于笑澜”,成为“宝”字辈相声演员。1956年加入黑龙江省广播说唱团,1959年调入河北省曲艺团及曲艺学校任教,1980年调入天津实验曲艺团,1983年退休。
徒弟与后代
于宝林培养了许多优秀徒弟,著名的有陈鸣志、邓继增,以及“佟马组合”佟有为、马树春等。他的儿子于浩子继承衣钵,既精于表演又有创作才华,擅长传统相声中的柳活,代表作品包括《卖布头》《叫小番》《忘词》《戏迷》等,风格继承父亲韵味。此外,于宝林的外孙女陈渝璐是80后曲艺演员、主持人及歌手,曾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和全国曲艺大赛金奖。
——未完待续
发布于:福建省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